应届生求职,不要再多渠道海投简历了,更经济省力的方法是这个
时间:2022/11/21来源:网络阅读:178
文 | 余姐
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过往的很多分享里,我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特别多可以投简历找工作的渠道。
但回归到应届生个人找工作上,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黄金求职季——秋招和春招上,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从各个招聘渠道寻找招聘信息,然后海投简历上,肯定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策略。
真正高效的做法,是在众多求职渠道中,找到跟自己目标求职方向更加契合的,或者相对来说对应届生更加友好的渠道,把重点精力花在这些渠道上。
如果还有余力,又或者在这些渠道上没找到特别满意的机会,再去其它渠道看一看,作为补充。
01
各知名大厂校招主页,作为了解和体验秋招的前站
针对每届应届生的校招,一般来说,都是各知名大厂打头阵。
在上一届应届生还没正式毕业的5、6月份,就会有一个提前批的招聘,不过通常提前批都是以招聘高精尖技术人才为主。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毕业生来说,可以去各知名大厂的校招主页,提前感受一下校招的气氛,初步了解校招的主要流程。
而到了每年的7月份,各大厂一般就开始启动秋招了。
如果自己的目标公司和岗位,就是这些大厂,那么这些大厂的校招主页,又或者是他们在各个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求职渠道。
因为自2020年以来,绝大多数互联网大厂,都将校招全流程搬到了线上,用自媒体账号直播做空中宣讲会,直接在自己的校招主页上接受简历,笔试、面试,包括最终签三方协议,全部都通过线上进行。
如果自己的目标公司和行业的秋招,还是安排在传统上的9、10月份,那么,在这个空档期,可以先尝试适当参与一下这些提前开始秋招的公司的招聘,提前做一个求职练习。
02
学校组织的线上和线下宣讲会、招聘会,是需要投入最多精力关注的
如果有人去调研学校历年毕业生当中,最终都是通过什么招聘渠道拿到offer的,自己学校组织的宣讲会、招聘会等,大概率都是排第一的。
其中的道理也不难理解:
每一家用人单位,能够协调出人力到某一所高校做招聘,那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能够招到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在就业压力和竞争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在自己学校应聘,竞争对手就不再是全国这么多高校的应届生和尚未找到工作的往届生,而是自己本校的这些同届同学们了。
当然,可能也有一部分同学会说,自己的学校所在城市缺乏区位优势,能够来学校做校招的好单位也很少;
而来学校做校招的,无论是单位还是岗位,自己都不大看得上。
这种情况,就可以一边保持持续关注,有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就要抓住机会,适当时机,先在自己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上,找到一份保底的工作。
03
想进央国企,或者是民营、外企,可以分别找到一两个综合招聘网站
线上的招聘渠道也有非常多,如果不是特别明确一定要去哪几家固定的公司,并且在准备自己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简历和面试之余,还有时间和精力看其他机会,那就可以考虑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招聘网站。
假如想要进央企或者国企,可以尝试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去看相关岗位机会;
假如想要进央企和国企以外的其它类型企业,则可以去“应届生求职网”查看更多公司和岗位的招聘信息。
04
导师、学长学姐或者亲戚朋友等的介绍和内推,是成功率较高的求职渠道
应届生在求职过程中,投了很多简历,面试机会却很少,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很多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是自己的简历特别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是竞争者实在太多,用人部门面试官或者HR,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我们的简历。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最好是有熟人帮我们内推,这样就能够确保简历可以被用人单位看见。
只要各方面条件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内推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就能够得到一个面试机会的,我们只要在面试前做好准备,被录用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事实上,内推也是社招中,用人单位特别喜欢的一种招聘渠道,很多公司甚至会设置高额奖金,奖励内部员工进行内推。
所以,应届生们千万要放下让别人推荐工作就不是靠自己真本事的错误想法,积极尝试更加有效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