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之梯,一个专业的医药人才招聘网站!
, 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聚焦 > 正文

郑大一附院挖人风波:40名专家集体跳槽?

时间:2022/05/23来源:医药之梯阅读:386

/ 来源:健康时报、大河报



01 近40名医生集中跳槽?


根据健康时报5月20日的报道,河南多家医院近40名专家短时间内跳槽到“宇宙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文被称为“郑大一附院”),一时间引起医学圈的广泛议论。


事情最开始是,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外科几乎在5月17日一天内走了14名医生。“事先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连法定的执业地点都没变更,这边还等着出诊、查房,那边可就任命职务上班接诊了。”该院的一位副院长表示自己对这个情况并不知情,“我们还是从微信朋友圈里知道的。我们心外科一个病区,现在几乎瘫痪了……”

 

相同的“短时间专家集体流失”的情况还发生在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从周一到周三,也就是这两三天,超声科走了4个,心外科走了7个、麻醉科走了2个、重症护理和专业辅助走了9个。这22位突然换东家的骨干中,高级职称的专家就有11位……”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科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

 

上述提到的突然被“虹吸”流失的近40名专家,平均年龄42.3岁,专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学科和与之相关的重症救治及其辅助学科,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和业内骨干。有意思的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去了同一城市的郑大一附院。 



02 省卫健委回应,已经发函叫停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议论纷纷,最大的指责声无异于来自上述两家医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国家规划在河南省部共建的区域医疗中心;而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是郑州市心血管病防治的学科领衔医院。面对几乎一个科室团队的集体去职,两个医院都有些“吃不消”。

 

“对医院的业务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比如郑大一附院这次‘挖人’,直接挖走了我们医院的一个心脏移植团队,等于说医院只剩一个心脏移植团队了。”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也表示愤愤不平,“作为市级基层医院,近年来我们在引人、留人和发展上面临很大压力。人才不是不可以流动,关键是该怎么流动。不讲规则悄无声息地挖人,而且一挖就是一个团队,弄得我们正在诊疗的临床业务措手不及。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向郑州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了。”


 

早在2018年6月原河南省卫计委就发出《关于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的通知》,明确一系列硬标准,规范基层人才合理流动划出红线,要求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机制,遏制卫生人才非正常流动。


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禁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多位受访的基层医院负责人均表示,大医院、或者说超大型医院对人才的虹吸,势必会加剧对患者的虹吸效应。这与国家推动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相违背,也不利于构建总量扩容、布局合理、群众便捷就医的医疗服务格局。

 

目前,这些跳槽医生的专家信息仍在原医院官网上存在,并没有及时更改,可见被“挖走”得很突然。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医务人员确实没有变更执业地址,就去郑大一附院了。

 

对于此次集体跳槽的情况,河南省卫健委一位调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省卫健委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已经发函叫停。但郑大一附院是郑州大学的直属机构,省卫健委也只是诊疗业务领导。人家听不听,恐怕都不好说……” 


03 “虹吸式”挖人,郑大一附院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据大河报消息,此次郑大一附院的“挖人”力度比较***如,有的超声科专家入职后,直接成为科主任级别,并且会获得科研支持,用这些方式吸引医生。同时,此次集中跳槽事件发生得十分突然,有的医生上午还在做手术,下午便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报到了。

 

郑大一附院从两家基层医院挖走近40名骨干专家,到底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副院长告诉****健康客户端,“这是我们新院长上任后谋划了几个月,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

 

梅斯曾于去年发文介绍过,2021年12月2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干部会议,宣布王成增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拥有“全球最大医院”称号的郑大一附院迎来新的掌舵人。

 

王成增曾在任职现场表示,“一定要把医院带进全国前十”。此次的人才“虹吸”,可能也是计划的一小部分。

 

此外,大河报表示,此次大规模医生集中跳槽的根本原因是“专科发展不均衡”。有业内人士表示,郑大一附院虽然在心血管内科实力雄厚,但心血管外科在省内专科排名中,实力略显逊色。此次新引进的专家,在心血管外科以及重症监护等方面,均有独当一面的实力,这部分专家到位后,可以迅速补齐相应短板。

 

事实上,郑大一附院“虹吸”效应的存在并非一时。随着郑大一附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患者、医生、卫生资源和医疗资金同时形成了巨大的黑洞效应,本就不公平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愈加向郑大一附院倾斜。


转自:梅斯医学


声明:“医药之梯”公众号本篇文章转载自其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衷心感谢!


医药之梯

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2009347号-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46号 人才服务许可证:33010100057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Olink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反馈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