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之梯,一个专业的医药人才招聘网站!
, 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聚焦 > 正文

彪悍的药企,开始对医保说NO

时间:2022/06/09来源:医药之梯阅读:327

/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 作者:青侨阳光



2018年,医保局正式成立,集合了人社部和卫计委的医保基金管理职能、***的医疗服务与医药产品的定价职能、卫计委的招标采购等职能,尤其是后面两个的定价职能和招采职能,让医保局成为真正有能力引导产业发展的核心政策力量。

强势医保的崛起,系统性冲击了医药制造业的议价权。同时,在推动行业效率提升方面,医保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比如,原来因为缺乏有力外部监管而滋生的每年4000-5000亿规模的“神药产业链”,在医保的介入监督下,已经急剧萎缩。


比如,在医保不断封堵政策漏洞之后,靠着低价值老药躺赢的历史一去不返,很多传统老药企被迫重新站起来,一路小跑着去寻找新的出路。


但是医保对于整体药品价格的向下压缩,毫无疑问是主要趋势;那是否意味着契合医保局扶持意愿的领域里,企业的利润才能有保障;那些不契合医保局扶持意愿的领域里,企业的利润就难以维持?


还真未必。


阿莫西林胶囊,是一款经典的抗感染老药,2019年底毫不意外地被纳入第2批集采,但意外的是,原来的品牌龙头联邦制药却并未积极应标。


就在市场在惋惜没了医保支持的联邦制药阿莫仙将被挤出市场的时候,现实却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反差震撼。


集采中标产品的阿莫西林们,因为巨幅降价(单价只剩几分钱一粒),整个标内市场只剩1亿元左右的规模,对应只有几百万的利润。


反而是联邦制药的阿莫仙,2021年居然还有5亿销售额,并且实现了正增长,并且贡献每年过亿的利润,利润远远超过标内所有企业的总和。


积极应标的普通企业,面对的是急剧萎缩的标内市场和断崖式下滑的利润,而消极应标的品牌龙头,却能从容地分享规模稳定的标外市场和丰厚的利润。


同样是阿莫西林胶囊,集采让标内、标外市场被割裂成了两个平行世界。


还有一个例子是恩替卡韦,是另一款被集采改变命运的经典老药。


在国产企业对自己恩替卡韦动辄降价超90%、彼此疯狂厮杀的时候,一分钱未降的施贵宝在样本医院的市场份额反而从38%飙升到78%。


问题是,集采前施贵宝的恩替卡韦在样本医院的市占率是稳步下降的(国产替代),结果一波集采,直接被送上了78%的近乎垄断的份额地位。


几分钱一片的集采价,似乎对患者并未形成太大的吸引力,患者居然追随品牌厂商留在标外市场,以“高达几十块钱每盒的昂贵价格”,自费购买那些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产品。


未来带OTC属性的仿制药产品,很可能会在医保集采的介入下,形成普遍性的二元切割市场:有品牌力的主导厂商,可能会系统性放弃医保标内市场,转而培育高价高利的标内自费市场;缺乏品牌基础的二线厂商,可能会选择通过价格战争夺低价微利的医保标内市场。


如果说“医保意志”无法左右OTC仿制药,是因为几十块钱一盒的单价,还不足以激起患者对价格的敏感,这里还有动辄数万一盒的高价创新药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PD-1***帕博利珠单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药”,2021年全球营收172亿美元,是全球PD-1单抗领域的领导产品。


但因为默沙东拒绝接受医保局给的价格,因此一直没进全国医保。现在是国产PD1的单价已经屡创新低,结果K药的中标价依然雷打不动地维持在“17918元/100mg”,即使考虑赠药政策,也比国产PD1贵了4-5倍以上。


但就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2021年K药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仍然增长了59%,达到4.68亿元,预计包括样本医院外的全终端营收应该超20亿元。


所以,对于那些能够获得医患认可的创新药而言,也不是非得疯狂降价进医保才有出路,看上去中国人对于高价自费创新药的购买力,也没那么不堪。


第二个案例是德琪医药引进开发的塞利尼索,这是一款抑制XPO1的抗肿瘤药,已经获批后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基数不是很大。


现在医保局的新药定价风格,是不管患者数量多寡,对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给的是7-12万/人年的定价,因此XPO1***要想进全国医保的话,就需要很大降幅。


德琪医药不仅不准备进入医保,还给出了未来1年半实现6-7亿营收的高预期。


表面的理由,是想等多获批2个适应症再申请入保谈判,免得每次增加适应症就得谈判一次;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自己产品凭高价策略打开自费市场有信心,不进医保会影响放量预期,但因为价格高了数倍,营收预期和利润预期反而变高了。


像德琪医药这样,明明可以申请入保谈判却愿意主动放弃的情况,在前几年是极其罕见的,但在未来可能会不断增多。


那些价值明确、格局良好、但患者基数不大的特色小众药,完全有可能放弃进国家医保,来更大化自身的商业价值。


医药产业,正在重新认识医保的角色、定位、行为和影响,正在逐渐适应强势医保崛起带来的生态改变。


那些拥有品牌号召力的仿制药企和拥有不可替代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企,开始重新认识到品牌优势与性能优势,即使在强势医保面前,仍能展现出巨大韧性。


医保局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重新认识医保的行为边界与能力局限,反过来,也迟早会诱发医保行为的调整与再适应。


医保局并非万能,不进医保也并非万万不能。


当然对于药企来说,前提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文系转载,有删节。


转载来源: 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医药之梯”公众号本篇文章转载自其他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衷心感谢!



医药之梯

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医药之梯微信二维码

网站备案号:浙ICP备12009347号-3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646号 人才服务许可证:33010100057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Olink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反馈
建议